斯诺克赛程越来越密集,球迷发现个怪现象:赵心童刚在上海打完韦克林、丁俊晖,沙特签表出来又给塞过来一模一样的对手套餐。
这种复制粘贴式对阵表看得人直摇头,顶级赛事策划是不是把球迷当傻子糊弄?总奖金对标世锦赛的沙特大师赛本周五开打,中国军团29人出征本应振奋,但翻出与上海赛几乎重叠的签位分组,连潜在对手都原样复刻,这波操作属实暴露了斯诺克赛事体系的结构性缺陷。
签表编排这事看似偶然实则必然。斯诺克排名系统固化导致种子选手长期固定,TOP16球员永远在各自半区扎堆。对比网球大满贯采用更科学的种子分布机制,前八种子会被平均分到不同1/8区,保证前四轮基本不会重复碰面。反观斯诺克,丁俊晖和赵心童只要排名接近,就可能永远卡在同半区,这种缺陷在半年内三站大赛重复出现。更离谱的是,世界台联去年新增沙特、中国武汉等多站赛事,但签表设计还是三十年前的模板,导致球员像被装进固定轨道的火车反复撞击相同对手。
赛事策划的懒政正在杀死比赛悬念。数据不说谎:近两年TOP16球员相遇频次同比增加37%,而爆冷比例下降至15年最低点。当奥沙利文第8次在1/4决赛碰上凯伦·威尔逊,老球迷闭着眼睛都能脑补比赛进程。看看隔壁F1引入冲刺赛都敢推翻传统赛制,斯诺克管理者还抱着排名至上的陈旧思维,完全无视新生代球员需要更多展示机会的诉求。中国小将常冰玉解禁复出首战就抽到傅家俊,这种德比专业户的安排真不是故意的?
冷知识:高尔夫美巡赛为防止强者垄断,专门设置球员最近表现指数动态调整分组。斯诺克完全可以借鉴这种机制,在大师赛这类高奖金赛事中,按球员当赛季状态重新划定种子序列。或者学电竞比赛搞双败淘汰制,既增加观赏性又给黑马留足空间。现在这种流水线式签表,说好听叫保持阵容稳定,说难听就是组委会躺在功劳簿上偷懒。
这签表看得人脚趾抠地,策划组是把上海赛的Excel表直接另存为沙特赛文档了吧?赵心童要真从韦克林一路砍到火箭,算他实力强,但赛事含金量得打问号。现在斯诺克全球推广受阻,跟这种吃老本的运营模式脱不开干系。建议学学隔壁乒协,重要赛事直接搞同协会回避原则,保证每站都有新剧情。其实把128强随机抽签,只保留前四种子固定位,比赛刺激度能翻倍。既给新人冒头机会,又能治治老将的路径依赖,何乐不为?
宝尚配资-可信的股票杠杆平台-正规炒股指平台杠杆-新型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