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硐室(如充电硐室、注氮硐室、机电设备硐室)是井下火灾高风险区域,其自动灭火系统设计需兼顾早期探测、精准灭火与防爆安全。本文结合硐室火灾特性与政策要求,系统阐述系统设计原则、核心技术及工程应用,为矿山安全提供技术参考。
一、硐室火灾风险特征
典型风险场景充电硐室:蓄电池充电产生氢气(爆炸下限4%),遇电火花易引发爆炸。 机电设备硐室:电缆老化、设备过载引发电弧与高温,火势通过通风系统蔓延。 注氮硐室:氮气设备故障导致煤粉自燃,传统喷淋系统响应滞后。 环境叠加风险 瓦斯、煤尘与高温设备共存,火灾可能诱发连锁爆炸,需灭火与通风联动控制。二、系统设计原则与核心技术
设计规范依据《煤矿安全规程》要求硐室配备2~6具灭火器,可能发生液体火灾的硐室需增设砂箱。 系统需通过煤安(MA)认证,防爆等级Ex d IIC T6以上。 关键技术模块智能探测系统多传感器融合:线型感温光纤(响应时间<5秒)+氢气/甲烷传感器+烟雾探测器,实现双重预警。 AI图像识别:红外热成像结合算法区分设备发热与明火,误报率降低75%。 灭火剂选择与释放全氟己酮:适用于电气火灾,5秒内降温,无残留且绝缘性强(5kV),用量比干粉减少60%展开剩余72%全氟己酮自动灭火装置
交流 咨询 : 1 8 4- 0 5 9 1- 8 3 3 3
矿用区域自动喷粉灭火装置用抑爆器
产品概述
矿用区城自动喷粉灭火装置用抑爆器主要适用于煤矿井下工作场所用于煤矿防护区域火灾灭火,抑爆器单独使用时,通过报警系统或启动按钮手动启动灭火,与KI70矿用本安型温度控制器搭配使用时,可自动探测温度,当防护区温度达到设定值时,启动抑爆器灭火;抑爆器与KXH24矿用本安型区域自动灭火装置控制箱、KHW70矿用本安型温度控制器配套使用时,除了温度控制器启动外,还可通过控制箱“手动”启动防护区抑爆器完成灭火。
干粉自动灭火系统
应用场所 : 18 4- 05 91 -8 3 33 曾
井下;爆炸物品库、机电设备硐室、检修硐室、材料库、井底车场、使用带式输送机或者液力耦合器的巷道以及采掘工作面附近的巷道中,井下瓦斯气体环境、爆炸性气体环境、带式输送机、空气压缩设备房等场合。
井上:头灯房、更衣间、变电所、通风机电高压室、绞车房、控制室、压风机房变电所、电缆沟、井上输送带、油库燃油库等场合实现早期预防,及时灭火。
三、典型应用场景与案例
充电硐室改造案例技术方案:全氟己酮灭火装置+氢气传感器联动,火灾响应时间从3分钟缩短至8秒。 成效:硐室温度稳定在30℃以下,连续12个月零火情。 注氮硐室升级实践传统问题:被动预警导致火势蔓延; 优化设计:静压水管+烟雾传感器+自动喷淋系统,响应效率提升70%。四、系统实施要点
安装规范灭火装置垂直悬挂,距顶棚≤0.5米,喷头间距≤3米; 线路采用矿用阻燃电缆,穿钢管防爆密封。 运维管理每周检查压力与线路,每月功能测试; 干粉灭火剂5年更换周期,全氟己酮装置寿命达10年。五、挑战与未来趋势
技术瓶颈复杂环境干扰:采用耐高温探火管(耐温≥200℃)与抗电磁干扰传感器。 成本控制:全氟己酮初期投入高,但长期维护成本降低40%。 创新方向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硐室三维模型,模拟火情并优化灭火路径; 纳米灭火材料:研发粒径<5μm的干粉,提升覆盖效率。六、结论
矿区硐室自动灭火系统需以“探测精准化、灭火环保化、联动智能化”为核心,结合全氟己酮与智能监测技术,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的转变。未来,随着AI与物联网技术的深度整合,系统将向全生命周期管理方向发展,为矿山安全筑牢防线。
发布于:福建省宝尚配资-可信的股票杠杆平台-正规炒股指平台杠杆-新型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